中欧应急管理合作项目结项仪式及成果分享会
2017年5月10日,中欧双方民事保护官员和专家相聚北京,共同参加了中欧应急管理项目的结项会和成果分享大会。该会议在国家行政学院举办。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中心,国务院应急办公室,欧盟驻华使团,欧盟委员会人道主义办公室以及法国内政部的相关领导出席会议。
欧盟委员会2008年启动该应急管理项目,旨在支持中国的应急管理事业。欧盟驻华代表团与中国政府于2010年12月签署了600万欧元和执行期为60个月的财政框架协议。2012由法国内政部民事保护局领导的联合体签署了执行协议,负责项目的管理和活动的执行。
自此,项目与国家行政学院和国务院应急办公室紧密合作,一方面致力提升学院能力,一方面打造中欧对话平台,在国际和国家层面促进应急、危机管理领域的合作和沟通。项目由三个主要内容构成:能力提升,学院建设以及政策发展和对话。
项目的主要受益者来自于国家和地方的应急办的政策、战略和协调部门,来自于行政学院的教师,相关的部委和地方政府部门的公务人员,以及团体和非政府组织(例如:中国红十字)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然而,我们最终的服务对象是人民和公众,那些生活在受灾区的人们。由于这些倡议他们在最佳时机、采用最合适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
为了满足中国伙伴们在减灾和应急管理的需求,项目开展了相应的学位教育,其中200多名学生在攻读公共管理硕士的学习中受益于该项目。另外短期项目培训学员数量也高达500人,他们不仅学习了风险评估和危机的课程,还有幸到欧洲进行短期的学习和考察。
构建真实场景,推进演练进程也是该项目的主要子活动。例如,2016年5月在上海化工区举办的全境演练,参与人数多达300余人,该演练也是项目在该试点城市的精彩谢幕。
关于学院建设活动约在15省市得到开展。例如,蓉城成都开展社区应急,社区和区县积极参与,相应应急能力大幅提升。参与者不乏许多女性。值得注意的是志愿者团队建设和志愿者相关制度的完善取得喜人成果。
在政策对话方面,年度的国际应急大会对于双方不仅是相互分享经验的机会,也是相互学习的契机。在这样的大会上彼此在传统危机上互通有无,也在新的危机面前和应对手段上共同成长。
背景
中欧领导共同主持第十六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双方共同制定《中欧合作2020年战略规划》。在预防灾害方面、备灾阶段以及在自然灾害和技术灾害如何应对方面,双方促进政策交流、合作以及经验分享。
中欧在应急管理领域合作和深化基于欧盟民事保护机制。该机制的搭建是为了在参与方之间沟通协调下进行受灾区,无论是欧洲境内还是他国(区域),进行援助共同面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
更多信息,请通过以下网站查阅,
http://eeas.europa.eu/delegations/china/documents/projects/overview/14drmp_fact_sheet_may2015.pdf
http://ec.europa.eu/echo/what/civil-protection/mechanism_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