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ech by DG European Affairs Li Jian at conference on 50 years of EU-China relations in Beijing

[English translation not available]

 

尊敬的巴尼耶先生,

尊敬的庹尧诲大使,

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参加欧盟驻华代表团举办的庆祝中欧建交50周年研讨会。上个星期,中欧领导人就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为中欧关系提供政治动力和战略引领。近期,中欧双方举办一系列庆祝建交活动,彰显中欧关系的巨大活力和丰富内涵。今天,中欧知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希望会议能为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把脉开方,提出真知灼见。

半个世纪以来,中欧关系跨越冷战风云,历经重重考验,始终保持总体向前、向好发展态势,战略互信不断深化,经贸往来持续扩大,民间和人文交流日益广泛,多边协调卓有成效。事实证明,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仅为近20亿中欧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也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为经济全球化时代互利合作树立了典范。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促进平衡、坚守承诺、承担责任,这三个关键词是我们总结过去、开创未来的很好切入点。

首先是平衡。“平衡的智慧”在中国文化里常常被称作“中庸之道”,追求实现公平合理、和谐平衡的状态。50年来,中欧关系实现了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双方建立了领导人会晤和战略、经贸、绿色、数字、人文五大高级别对话,建有70个对话合作机制,涵盖经济、政治、社会、人文、全球治理、国际事务,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中欧对话合作格局。

双方关系是否平衡,应当动态、全面、历史地看,不能静止、片面、割裂地看。在贸易问题上,中国对欧盟货物贸易有顺差,服务贸易是逆差,在旅游、留学等领域逆差很大。中方从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而是采取多种举措,致力于实现贸易平衡。在经贸合作中,欧方对中方有一些关切,欧方针对中国企业进行捕风捉影调查、频繁采取限制性措施也令中方担忧。我们要把分歧放在恰当的位置上,予以妥善化解,避免使其成为影响中欧关系发展的结构性因素。双方应当多做加法,少做减法,推动双向开放,扩大市场准入,支持相互投资,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中欧贸易投资向上平衡。

第二是承诺。重信守诺是中国文化和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中国对欧政策始终保持高度稳定性,连续性,始终支持欧洲一体化和战略自主。无论欧洲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中方对欧政策始终如一。中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我们从乌克兰危机爆发的第一天起就为和平奔走、为促谈努力,支持包括欧洲在内的所有当事方和利益攸关方参与到和谈进程中来。乌克兰危机不应该成为中欧关系发展的堵点,而应成为双方的合作点。我们愿同欧方聚同化异,共同推动欧洲早日实现和平,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架构。

中方对欧盟始终抱有信心,希望欧盟可以成为中方可以依赖的合作伙伴,尊重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在台湾问题上,50年前,欧洲经济共同体委员会副主席索姆斯爵士在中欧建交时明确表示,“欧共体的所有成员国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并就台湾问题采取了人民共和国所接受的立场。依照这些立场,我确认,欧共体不同台湾保持任何官方关系或缔结任何协定。”这一承诺对欧盟及成员国构成法定义务和约束,希望欧方信守承诺。

在人权问题上,中欧都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和双重标准,反对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反对将自身模式强加于人,反对搞“麦克风外交”、在多边场合搞对抗。希望双方以实际行动落实好这些重要共识,坚持对话合作而非对抗施压,共同为国际人权事业作出贡献。

在遵守世贸组织规则上,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严格履行入世承诺,关税总水平已降至7.3%,同世贸组织发达成员相当,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不断缩减,制造业已完全开放。希望欧盟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和公平竞争原则,克制使用贸易救济措施,避免将经贸合作政治化、泛安全化,为中国企业赴欧投资兴业提供公平、非歧视性营商环境。

第三是责任。巴尼耶先生最近指出,欧中有三大共同责任:共同维护全球和平稳定,捍卫多边贸易体制,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中方对此完全赞同。当前,个别国家肆意妄为,滥施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举措,严重破坏国际社会公认的规则和秩序,如果听之任之将使战后几十年国际社会的努力毁于一旦,再想重建需要极其漫长的过程,那将造成中欧都不愿看到的局面。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中欧同为二战后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建设者,应该展现责任担当,发挥领导力,提供确定性,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避免世界重回弱肉强食的“丛林”。

女士们、先生们,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中欧建交50周年贺电中指出的,一个健康稳定的中欧关系,不仅成就彼此,而且照亮世界。国际形势越是复杂,中欧越要秉持建交初心,坚持伙伴定位,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我相信,只要双方相向而行、团结合作,我们就可以共同开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这份信心来自对历史大势的正确判断。虽然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但世界多极化进程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大势不可逆转,人类追求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不容阻挡。没有人愿意重现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没有人愿意重回阵营对抗的冷战时代,没有人愿意看到各国相互加征高额关税导致世界经济衰退,没有人希望单边霸凌碾压国际公平正义。

这份信心来自对中欧地位作用的客观认知。中国和欧盟是全球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经济总量占全球三分之一,贸易总额占全球四分之一,只要中欧携起手来,阵营对抗就不会出现,世界分裂就不会发生,国际秩序就不会崩塌,“新冷战”就打不起来。

这份信心来自对中欧关系主导面和主基调的准确把握。中欧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不同,但50年发展历程表明,中欧没有根本利害冲突、没有地缘政治矛盾,双方合作大于竞争、共识大于分歧,是伙伴不是对手。经过50年发展,中欧关系更加成熟、更富韧性,双方有化解分歧摩擦的成熟机制和有益经验。只要双方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照顾彼此合理关切,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妥处分歧,近期中方和欧洲议会同步全面取消相互限制就是一个很好例证。

这份信心来自中欧对话合作的坚实基础。1975年,中欧之间贸易量仅为24亿美元。2024年,中欧贸易总额超过7858亿美元,现在一天的贸易量就相当于从前的一年,投资额从几乎为零增长到2600亿美元。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成为联结亚欧的黄金通道。中欧合作植根于坚实的民意基础、广泛的共同利益,双方在贸易投资、互联互通、财政金融、科研创新、新兴产业、社会人文、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成果丰硕。双方都支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都支持政治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加强全球治理。

这份信心还来自中欧关系发展的广阔前景。今年中欧之间有很多重大政治议程,中方欢迎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今年适时联袂访华并举行新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双方还将推动举行中欧战略、经贸、绿色、数字等高层对话。近期有不少声音希望重启中欧投资协定批约,中欧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也多次提出,双方可以在条件成熟时商签中欧自贸协定。中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将为中欧高水平合作带来新机遇,双方可以加强战略对接,包括探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欧盟“全球门户”战略对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与欧洲一体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

五十知天命,鉴往而知来。在座各位都是中欧关系的支持者、参与者、贡献者,希望大家发挥各自的能量和智慧,碰撞出更多思想的火花,总结中欧关系发展经验,从中汲取重要启示,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预祝此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