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佳一点 | 比利时、欧洲及中国建筑工程专家努力十年令新首钢园区华丽变身

        在北京西部的石景山区,坐落着占地面积8.63平方公里的新首钢园区。如果曾在2005年到此一游,然后时至今日再次到访,您肯定惊叹其经历的沧海桑田变化。

        中国首钢集团始建于1919年,它是中国第一家国有钢铁企业,并在北京展开生产,厂址就是被称为“城中城”的首钢园区。

        2000年伊始,北京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为确保首都的空气质量,首钢从2005年开始逐步着手进行庞大的搬迁计划,把首钢园区的生产设施迁移到河北省。

        首钢的迁址行动在2010年完成,彼时,首钢工业园区改造行动也陆续拉开帷幕,新首钢园跃然纸上。从保护规划,发展规划,行动规划,到第一个改造项目的启动,在无数的论证和探讨中,探索如何将这一标志性的城市景观转变为拉动北京西部建设的引擎;如何基于城市存量资产盘活,给出方案;如何留住记忆,并更好的服务市民、成为绿色环保的空间。新首钢园区的改造方针非常鲜明:尽量保留结构安全的建筑,然后重新规划其功能。新首钢园区的改造工程十分成功,广被誉为环境保护的一个优秀范例。

        自2012年起,来自比利时的北京戈建筑事务所(NICOLAS GODELET Architects & Engineers)就一直参与首钢园区的宏伟改造行动,来自比利时、中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的建筑师和工程师团队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戈建筑事务所参与的新首钢园区改造项目包括:

Xinshougang_1

新首钢脱硫车间改造项目(图1)

        占地8,280平方米,其前身为脱硫车间,依托场地整体规划及原建筑结构特点,项目被改造为新首钢门户的展示、接待、服务、办公等多用途空间,同时容纳了小火车车站、展览大厅、首钢工业遗产管理办公室和“智能城市”控制室等功能。落成后的建筑获得LEED白金认证,利用新技术减少能源需求,例如夹层玻璃可以减少热损失、采用了2,000平方米太阳能板来供电、天花板辐射加热和冷却系统、以及带光传感器的LED照明系统。

Image
Xinshougang_2

新首钢筒仓改造项目(图2)

        筒仓,原为储存钢铁制造矿石圆形存储和转运空间,改造后被2022年冬奥会奥组委征用,作为办公空间,包括办公室、会议室、顶层观景平台及运动室、餐厅、工作室、零售、展示等功能。建筑改造为减少竖向交通对现有空间的占用,建筑师将两个筒仓分为一组,通过外挂电梯的方式,实现新的功能需求。为满足新的室内功能需求,支撑楼板的新钢结构被安排在1.2米厚的混凝土墙上,由中心柱和中空同心梁网组成,跨度为18米。这个独立的承重结构减少了对原始构筑物的受力影响,并且有利于建筑开窗,形成柔和的室内光线。

Xinshougang_3

首钢晾水池东路景观项目(图3)

        晾水池东路长1.8公里,贯通新首钢园区南北。戈建筑事务所创建了一条为使用者服务的智能道路,自行车道和人行道被设计为一条彩带,蜿蜒于起伏的楼群之间,共种植了84种本地植物和开花,尽量减少打理和灌溉需求。                

Image
Xinshougang_4

首钢滑雪大跳台项目(图4)

        首钢滑雪大跳台位于首钢群明湖西南角,是2022年冬季奥运会北京赛区唯一一个新建的雪上项目运动场馆。项目以建于上世纪七十到九十年代的四座冷却塔为景观背景,以原制氧厂厂房为服务区,充分展现了原来建筑的美态。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冬奥会全球第一座永久性高台滑雪大跳台,建筑中融入了中国传统元素,以创新的结构体系诠释奥林匹克的精神,构成其独特的外形和景观效果。冬奥会之后,大跳台面向公众举办各种活动,面向运动员提供训练机会。

Xinshougang_5

新首钢大桥项目(图5)

        这可以说是北京戈建筑事务所在首钢园区画龙点睛的项目。大桥横跨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连接北京和西侧山脚下的门头沟新城,是京西大门。这是一座大桥,也是一个史无前例的艺术品,桥梁总长度为1,350米,主桥最大跨度280米,主桥全长638米。两个非对称斜拱与斜向的拉索组合形成独特的斜拉刚构组合桥面体系,一高一矮的斜拱,犹如两扇象征性的大门,一扇面向自然,一扇面向城市。从特定角度看,结构形态贴近汉字“人”,仿佛一个正在大步迈向未来的巨人。

        2022年初,新首钢园区作为2022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场地。站在新首钢大桥上可以全景观看滑雪大跳台项目比赛,且一览新首钢全貌,吸引市民纷纷聚集在桥上观看、打卡、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