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委员会常务副主席瓦尔迪斯·东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 清华大学主旨演讲
[以实际发言为准 – 视频由欧洲卫星电视播放:https://audiovisual.ec.europa.eu/en/video/I-246082]
导言
白院长、何副院长、尊敬的老师们、学生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我很荣幸能在这所历史悠久的杰出学府与大家共聚一堂。
清华大学在科学和工程领域享有盛誉。
作为一名物理学家,我为今天在此发言倍感荣幸。
当然,我深知同学们在各个学术研究领域的表现都非常出色,你们为中国引人瞩目的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清华大学与欧洲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和瑞典的大学都有合作。
我希望大家能够抓住机会,去欧洲的大学学习。欧洲也欢迎你们。
今天的清华毕业生将成为明天的领袖。
因此,我想对未来的领航者和建设者们说。
关键内容很简单:
中欧合作仍然至关重要。当今世界,地缘政治局势愈加紧张,我们需要更加努力,持续推进积极的合作关系。
此刻的我们,正站在十字路口。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一条互惠互利的道路。这条道路以开放、公平的贸易和投资为基础,我们可以携手应对时代的重大挑战。
而另一条道路则会让我们渐行渐远。我们近几十年来享有的共同利益将被削弱,直至消失。如此一来,我们的民间往来和经济活动将遭受重创。
今天晚些时候,我将与(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共同主持中欧经贸高层对话。
在这一重要对话中,我们将有机会审视中欧的双边和全球往来关系。
欧洲和中国都是全球经济和体系的支柱。为了本国人民和全世界的利益,两国独立行事,践行各自的道路。
但是,如果我们坦诚交流,并做出正确的选择,最终就能殊途同归。为我们的双边交往注入新的活力。
诚然,虽然交往是个良好的开端,但最终必须以取得成果为目标。
孔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谦逊恭让,言出必行,应当成为中欧关系的基本框架和动力所在。
开放
女士们、先生们,
近几十年来,欧盟和中国都从对外开放中受益匪浅。跨境贸易与合作塑造了我们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实力。
改革开放的意愿促进了增长、发展、就业和繁荣,也为我们扩大全球足迹和影响力提供了平台。
中国近几十年来的经济崛起可谓前所未有,令人敬佩。中国向贸易和投资开放经济,实现了工业和制造业基地的全球化。帮助数百万人脱离了贫困,而且速度比以往任何国家都要快。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等全球性机构,并充分受益于这些机构带来的好处。中国通过稳步发展全球价值链实现了经济增长。
因此,今天的我们赞赏中国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工业和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事实上,我相信贵校许多毕业生也都为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我要重申的是:这是建立在全球交往基础上的成功。习近平主席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提到,“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
开放也是塑造欧盟经济实力的核心因素。欧盟是全世界最大、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单一市场。欧盟的成功建立在透明化、多样化、信息获取和可预测性的基础上。
欧盟仍然是世界头号贸易大国,拥有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网络。无论对内还是对外,欧盟都是全球投资大户。
欧盟这种开放、基于规则的方式方法为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带来了共同的经济收益。
同时,我们也利用合作伙伴关系来促进一系列领域的积极变革,如气候行动和可持续发展,包括劳工权利。
欧盟积极倡导维护强有力的多边体系和规则。我们认为,没有这些多边体系和规则,全球合作就不可能实现蓬勃发展。
我们也深信,这种开放的、基于规则的方式方法也会让未来受益,包括未来的中欧关系。
因此,我一直提倡要从长远来看,开放是一种制胜战略。我们要千方百计为我们的人民和企业创造新的机遇。
但我们必须承认,在充满挑战的新全球背景下,欧盟和中国都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和经济阻力。其中一些不利因素可能会导致我们渐行渐远。
最大的阻力(但并非唯一的)是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
欧盟的立场,中国未必完全理解,请允许我对此进行解释。
乌克兰
女士们、先生们,
我很高兴看到中国商人和游客再次前往欧洲旅游。
当他们在欧洲各国旅行时,会看到乌克兰国旗在城市、城镇和村庄的市政建筑上空飘扬。
也在学校和幼儿园上空飘扬。
在房屋和楼宇上空飘扬。
这些旗帜是欧洲各国政府和人民竖起的。
这表明,俄罗斯的侵略严重伤害了欧洲人的心。
我们认为俄罗斯的侵略是无端、非正义、非法和野蛮的。
自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入侵以来,已造成乌克兰超过27000名平民伤亡:9614名平民死亡,17535名平民受伤。
504 名乌克兰儿童丧生,1123 名儿童受伤。
还有 19546 名儿童被迫与父母分离——要么被驱逐到俄罗斯,要么被迫流离失所。只有 386 名儿童送回至父母身边。
这些都是联合国高级专员提供的官方数字。
俄罗斯的战争引发了欧洲的人道主义危机。我们为来自乌克兰的 400 多万战争难民提供了庇护。
无论多久,我们都会一直致力于支持乌克兰取得胜利。
为什么?
因为乌克兰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拥有明确和国际公认的领土边界。
在历届民主选举中,乌克兰人民已然选择了一条更接近欧盟的发展道路。
根据国际法,他们有权结成自己希望结成的任何联盟。
领土完整始终是中国国际外交的重要原则之一。俄罗斯的战争公然违背了这一原则。
中国一贯主张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
所以我们很难理解中国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立场,因为这违反了中国自己的基本原则。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认可中国在防止核扩散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对此,我们表示感谢。
这场战争不仅对欧洲来说是一场灾难。它也正在削弱发展中国家。乌克兰是全球主要的粮食出口国,俄罗斯通过打击乌克兰的农产品贸易,推高了全球粮食价格。
这对世界上最弱势群体的伤害最大,因为他们将付出最沉重的代价。
食品安全也是中国的重要议题。因此,很难说俄罗斯肆意破坏乌克兰的粮食出口符合中国的最大利益。
此外,通过提高能源价格和推高通货膨胀,俄乌战争正在削弱全球经济。这直接影响到中国,因为中国,这个世界制造业强国,总是受到外部不稳定因素和需求低迷的负面影响。
特别是,战争削弱了欧盟作为中国主要出口市场的地位。我们的购买力和进口力都被大大削弱。
简单来说,欧盟的购买力下降了。
此外,中国还面临声誉风险。中国在乌克兰战争问题上的立场不仅影响了中国在欧洲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也影响了中国在欧洲商界的形象。
超过三分之一的在华欧盟公司表示,中国在战争问题上的立场使其作为投资目的地的吸引力减弱。
经济安全与去风险
俄罗斯的战争也迫使欧盟重新思考自己的经济安全问题。我们希望在贸易和投资方面保持开放的态度,但也不能忽视我们因而所面临的风险。
我们(过去)对俄罗斯化石燃料的过度依赖,以及俄罗斯把粮食供应当作对付我们的武器,都给了我们一个教训。
我们被迫认真审视自己的经济依赖性,并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今后如何才能避免这种依赖性?
答案是:经济多样化和去风险。
这具体意味着什么呢?
我注意到在中国,去风险有时被视为“行‘保护主义’之实”或“中国怀疑论”的同义词。
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的战略不是保护主义,更不是针对具体第三国。
在如此动荡的全球背景下,任何负责任的行为方,无论是政府还是公司董事会,都必须分析新风险的影响。
我们的经济安全方针是适度和精确的。且我们将完全基于风险展开(精准的)行动。因为大多数贸易是没有问题的。
这就是为什么欧盟的经济安全战略将充分履行欧盟的国际义务,且遵循世贸组织规则。。
因此,去风险战略的目的是保持我们的开放性,而非破坏开放性。
事实上,中国有着通过各种方式促进经济安全的悠久传统。
请允许我明确无误地指出:
习近平主席在七月提到反对“脱钩断链”。对这一说法,我们表示认同。去风险不是脱钩的代名词。
中欧经济关系深厚,双方都从中受益良多。我们无意切断这种关系。我们不寻求“自立自强”或进口替代—然而,这恰恰是欧盟对中国政策的担忧之处。
欧盟希望,能够保持绝大部分的中欧贸易和投资关系,并使之进一步发展。欧盟市场也将保持开放。欧盟反对保护主义。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不会改变。
欧盟对中国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表示赞赏。事实上,我们希望这种发展能够持续下去。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国来帮助世界在绿色和数字转型中取得成功。
但是,当我们的开放性受到滥用或我们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欧盟不能允许自己不受保护。
在欧洲,“国家安全”是一个定义非常严谨的概念。
中国可以做很多事情来帮助降低我们的风险认知。将贸易和投资当作武器的做法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无益的。
对等的关系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我们敦促中国解决双方经济关系中不对等的问题。以数字来说明:中国对欧盟目前的贸易顺差为 3960 亿欧元。
因此,在这一领域和其他经济领域实现对等将有助于重建信心。
我来解释一下:
欧盟内部单一市场对投资和贸易保持开放。它的基础是定义明确的规则、可靠的商业环境和高透明度。
与此同时,欧洲企业对中国的发展方向感到担忧。
许多人质疑他们在中国的地位。他们扪心自问,过去几十年在许多人看来是 “双赢”的关系,在未来几年是否会变成“双输”的局面。
中国欧盟商会(EU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都表示,在中国做生意变得更加困难了。
中国政府通过加强保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手段,创造了一个更加政治化的商业环境。这导致了透明度降低、采购机会不平等、歧视性标准和安全要求以及数据本地化和传输要求。
仅举一例:
新的《对外关系法》和修订后的《反间谍法》是欧盟商界非常关注的问题。
这两个法规模棱两可,有太多需要进一步解释的地方。这意味着欧洲公司很难理解他们的合规义务:这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信心,阻碍了在华进行新投资。
这正是我所说的双输结果。
这是一个巨大的遗憾,因为中国仍然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市场。许多欧洲公司仍然希望在中国投资,但前提是条件适宜。
在最近的一项商业调查中,63% 的受访者表示,如果能获得更大的市场准入,他们将考虑扩大在中国的业务版图。
相反,一些公司现在正寻求向其他市场分散业务。
中国对这些事态发展的反应,对塑造未来几年的投资者情绪至关重要。
中国正在经历从投资主导型经济向基础广泛型经济的艰难转型。为此,中国需要保持开放。
相比之下,如果中国选择相反的道路,就有可能阻碍其所需要的经济再平衡。
女士们、先生们,
我们认识到世界需要中国。但中国也需要世界。
中国缺乏对等和公平竞争的环境,再加上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变化,迫使欧盟变得更加强硬。
当欧盟的开放性受到威胁时,我们出台了自主工具来保护我们的利益。同时还开发了其他工具,以保障我们自身的安全和内部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欧洲委员会最近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我们将认真做好这项工作,与中国主管部门和利益攸关方协商,并按照既定规则行事。
欧盟欢迎竞争。竞争使我们的公司更加强大,更具创新性。但是,竞争必须是公平的。我们将更加坚决地打击不公平现象。
现在让我带大家简单回顾一下过去,回到16世纪晚期。
1582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来到中国,很快便成为最早掌握中文和文言文的西方人之一。
1601年,他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北京紫禁城的欧洲人。明朝万历皇帝邀请他为宫廷天文学和历法提供建议。
他还与中国社会知名人士合作,完成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汉译和儒家经典的拉丁文翻译。尚属历史首次。
我认为,这是中欧交往取得积极成果的一个令人鼓舞的早期范例。
现在,快进到 2023 年。
我们希望看到中欧扩大交往至全球层面。我们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就是一个正面范例。
我个人与中国人民银行在可持续金融方面的合作也是一个正面范例。
但是,显然还有很多潜力尚未挖掘。
我再来举两个例子:
第一,多边主义:正如我刚才提到的,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受益匪浅。
本世纪初以来,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也大幅增加。
世贸组织需要改革,以适应当今的全球贸易体系。
它需要的是全面改革。欧盟和中国在许多世贸组织文件上积极合作,如服务业、国内监管和投资便利化。但我们还可以在改革方面开展更多合作。
例如,完成渔业补贴谈判,或就贸易和工业补贴与气候措施之间的相互作用展开新的审议。
我相信中国会同意这一提议,因为它符合中国的直接利益。而且一个运作良好的世贸组织应该是中国未来增长和发展的基石。
第二,我们还可以在全球宏观经济稳定方面继续发力。
许多低收入经济体由于债务负担过重,可能面临失去十年发展机会的风险。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帮助确保这些负担是可持续的。
最近为支持一些国家(例如加纳和赞比亚)而开展的工作颇有前景。
欧盟愿与中国共同应对这一挑战和其他全球性挑战。
结论
女士们、先生们,最后,我想提出几个思考:
首先,我仍然坚信,开放的经济发展和全球交往将持续为欧盟和中国带来最佳机遇。
它可以为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提供成功的最佳基础。
其次,欧洲将继续在全球经济事务和地缘政治中走自己的路。在贯彻这一方针的同时,我们也希望与中国保持一种充满活力的互利关系。
然而,这需要中国应对我前面所提到的挑战。我们随时准备着参与其中。
最后,我也想再次重申:我希望大家有机会来到欧洲学习。我们也非常期待重启人文交流。
我们需要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寻找新的合作方式。
最后,祝愿大家未来事业有成。中国乃至世界都需要你们的活力、创造力、自律和社会责任感。
谢谢大家。